关于《沙湾市东湾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政策解读
一、东湾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背景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战略部署,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东湾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东湾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对东湾镇域范围内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做出的总体安排和综合部署,是实施空间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政策,是东湾镇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行动纲领,是编制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据。
二、东湾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制定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5.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多规划法》办法;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村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划编制技术指南(试行)》;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指南(试行)》
10. 《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
11. 《沙湾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12. 《沙湾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21-2025年)》
13. 其他相关政策文件及规划
三、东湾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一)规划总则
规划范围为镇域全部国土空间,总面积58159.65公顷。
规划基期年为2021年;规划期限为2021年—2035年。其中近期规划为2021年—2025年,远期规划至2035年。展望至2050年。
(二)规划目标定位
以现状资源为依托,通过与周边乡镇设施共享,打造现代化高效农牧业生产、农牧产品销售矿产资源销售大镇;依托交通及区位优势,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区域旅游服务重要节点;以生态为核心,把握民族特色,建设生态文明和谐宜居小镇
(三)国土空间格局
(1)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基于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的原则,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为基础,打造“两轴一心,两翼六区” 构建“两轴一心,两翼六区 ”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两轴:以S223省道沙湾段为城乡发展主轴,以S101公路为特色发展轴;
一心:东湾镇镇区;
两翼: 轴线左侧为现代牧业发展区,以山区畜牧业和设施农业为主要产业;右侧为特色产业发展区,以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为主要产业;
六区: 北部工矿产品加工区;中部特色农业发展区;东部阿魏草种植区;西部现代牧业示范区;文物旅游开发区;城镇农产品加工区。
(2)规划分区与用途管制
按照主导功能明确、统筹协调的分区原则 ,合理划分国土空间规划基本分区 ,确定全域国土空间功能导向和主要用途方向,制定用途准入原则和相关控制要求。结合实际,在国土空间规划基本分区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共划分五类一级分区 ,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和乡村发展区。
(3)国土空间规划重要控制线
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841.91公顷,占镇域面积7.7%,永久基本农田主要分布上东地、下东地村、东湾村、南湾村、卡子湾村、张家庄村、田家庄村、双桥村、东山沟村、串庄子村、胡家庄村、沙沟村、宁家河村等。
生态保护红线:按照上位规划的传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东湾镇生态红线集中在南部山区。沙湾镇生态保护红线1688.6公顷,占镇域面积4.51%。
城镇开发边界:上位规划下达东湾镇下发城镇开发边界面积55.31公顷,其中建设用地42.6公顷。
(四)产业发展
打造生态农业+特色种植+乡村游为核心的农业体系:推动农业灌溉模式改革、加大水资源节约利用程度。加快推进东湾镇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推动乡域内旱地向水浇地转变,提高灌溉效率,提升农作物产品质量与数量;推动传统农业规模化、设施化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为重点,发展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种植;加快现代农业设施建设,打造特色种植名片。通过农村合作社建设,重点打造阿魏草、南瓜、番茄、高粱等特色种植基地。发展大棚等设施农业建设;培育生态循环养殖种植产业,发展生态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变革,大力发展循环农业,重点发展优质牛羊养殖、经济作物种植,以及牛羊粪便综合利用;推动农业+模式的发展,打造农旅新业态。结合特色种植产业,通过农家乐、采摘园、观光园、特色农产品售卖等方式探索浓绿发展新道路。
推动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变革、打造牧旅合一的产业体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之以恒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发展牲畜养殖、饲草种植产业,实施草原保护修复、育种平台、饲草基地、标准化养殖牧场、草原畜牧业服务体系、草原畜牧业数字化等工程,推行家庭规模标准化生产和“公司+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促进联农带农;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智能化转变。推行人-草-畜智联一体的“草地畜牧业数字化监管”模式,创新构建人、草、畜三维一体的矢量主题数据库,实现了草原资源、养殖牲畜数字化管理和草畜 平衡智能化监管;推动牧旅融合发展,打造产业发展新业态。将牧业资源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以牛、马、羊养殖产业为特色,通过牧家乐、旅游商业服务等方式,积极探索“畜牧养殖+商业集贸+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发展模式。
构建以农牧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为支撑的生产配套体系:加强农牧产品初加工产业。以村庄为基础,以合作社的形式让村民参与到加工产业当中,由镇统一包装、销售;提升农牧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依托周边乡镇及县城产业集群,推动农牧产品加工产业由初步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提升农牧产品附加值;培育农牧产品销售的物流仓储平台。以沙湾市为载体,打造农牧产品仓储物流平台;为农牧产品加工及销售提供配套服务,打造农牧产品集贸镇。
(五)国土空间支撑体系
综合交通体系:强化“一横一纵”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强干线公路建设,加大东湾镇与沙湾市周边其他乡镇的贯通;充分利用现有农村道路,实现道路路面工程改造,公路硬化;结合中心村建设,加快其居民点内部道路路面的硬化。
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市政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东湾镇公共服务设施;政府驻地补充的有集贸市场、健身活动场地等公共服务设施;各村补充配置商业服务设施、绿地、健身活动场地等。
市政基础体系:给水工程以修复和完善为主;排水工程建立镇区污水处理厂,村庄部分依据资金情况建立污水管网和片区污水处理设施;电力电信以修复和完善为主;环卫工程,政府驻地建一个垃圾转运站,对乡政府驻地的垃圾进行统一收集,垃圾统一处理,适当补充政府驻地和村庄公共厕所。
(六)政府驻地规划
打造“一轴、两廊、三点、四区”的空间结构。
“一轴”:以石南公路为纵轴;发展商贸、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
“两廊”:双桥街及商贸街;为镇区内部发展的主要发展廊道。
“三点”:是分布在镇区的三个公共绿地节点。
“四区”:北部的行政综合服务片区,沿商贸街布局的商业片区和中部的居住组团片区,东部老城教育、居住。
依托规划空间结构完善各类交通设施、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支撑体系。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