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政策>政策解读>详细内容
全文检索

关于《沙湾市金沟河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政策解读

来源:金沟河镇 发布时间:2024-09-05 11:48:35 浏览次数: 【字体:

一、起草(出台)背景

为了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部署,加快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规程(试行)》等有关文件的要求,制定本规划。

2019年5月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明确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乡镇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和各类建设的行动指南。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侧重实施性,落实和细化沙湾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下达的各项约束性指标和管控要求,为编制详细规划(村庄规划)提供基本依据。

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为乡镇域和乡(镇)政府驻地两个层次。乡镇域要统筹全域全要素规划管理,应细化落实上位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对本行政区域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作出具体安排,并对下辖村庄提出发展引导;乡(镇)政府驻地要细化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侧重功能完善与结构优化。

确定乡(镇)政府驻地规划范围时,对划定开发边界的建制镇应以其开发边界为准,对未划定开发边界的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二、制定依据

1、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及地方法规。

2、标准规范

《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规程(试行)》;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TD/T1032-2011);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111-2019);

其他相关标准规范性文件。

3、政策性相关文件及相关规划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

《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23〕43号);

《自然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的通知》(自然资发〔2024〕1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发〔2021〕1号);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

《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农规发〔2019〕1号);

《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关于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的通知》(农经发〔2019〕6号);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35号);

《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194号);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自然资办发〔2020〕57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办法》(建村〔2013〕130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发〔2021〕165号);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土地分类》;

《沙湾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塔城地区沙湾市(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沙湾市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沙湾市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报告》;

其他相关政策性文件及资料。

三、主要内容

1、总体空间结构

以做大区域、做强中心、做特乡村为导向,以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为目标,以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为基础,提出金沟河镇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金沟河镇发展格局:“一心、二轴、五区”。

一心:镇域核心——金沟河镇镇区:长期以来镇区作为镇域的中心,起着带动和辐射周边村镇的作用,因此镇区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和镇域镇村空间结构的核心。

二轴:沿G30城乡发展主轴,沿S223-S101特色发展轴,两条轴线带动东西两翼的经济发展

五区:综合商贸区、农田保障区、工业园区、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五大片区。

2、划定规划分区

(1)生态保护区

划定生态保护区440.58公顷,占镇域总面积的1.84%。

(2)生态控制区

划定生态控制区5382.04公顷,占镇域总面积的22.46%。

(3)农田保护区

划定农田保护区11848.12公顷,占镇域总面积的49.44%。

(4)城镇发展区

划定城镇发展区1102.44公顷,占镇域面积的4.60%,为上位规划沙湾市国土空间规划确定范围。位于沙湾市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共2处,一处为中心城区的城镇集中建设区,分布在二道湾村、宋圣宫村、南头道河子村和金沟河镇属,另一处为金沟河镇园区(工业园区)的城镇集中建设区,分布在二道湾村和三道湾村。本次不打开计算,按照城镇开发边界要求进行建设管控。

(5)乡村发展区

划定乡村发展区总面积4839.24公顷,占镇域总面积的20.19%。将农田保护区外,为满足农林牧等农业发展以及农民集中生活和生产配套为主的区域,纳入乡村发展区。乡村发展区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管控。

(6)矿产能源发展区

划定矿产能源发展区总面积350.41公顷,占镇域总面积的1.46%。矿产能源发展区主要包括采矿用地,主要分布在金沟河镇属、金沟河草场、金沟河村、曹家坡村、南五宫村、北头道河子村、三道湾村等。

3、用地功能结构

规划至2035年,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湿地、农业设施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区域基础设施用地、其他建设用地、陆地水域、其他土地分别为13924.05公顷、35.37公顷、1089.40公顷、4345.05公顷、497.66公顷、462.12公顷、1994.59公顷、223.61公顷、473.76公顷、714.47公顷、202.7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例分别为58.11%、0.15%、4.55%、18.13%、2.08%、1.93%、8.32%、0.93%、1.98%、2.98%、0.85%。

 4、产业空间布局

金沟河镇构建:“一心、二轴、五区”镇域产业空间布局。

一心:镇域核心——金沟河镇镇区:长期以来镇区作为镇域的中心,起着带动和辐射周边村镇的作用,因此镇区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和镇域镇村空间结构的核心。

二轴:沿G30城乡发展主轴,沿S223-S101特色发展轴,两条轴线带动东西两翼的经济发展

五区:综合商贸区、农田保障区、工业园区、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五大片区。

5、镇政府驻地规划

至规划期末,金沟河镇镇政府驻地管理范围为91.27公顷,其中,建设用地面积为91.27公顷。

城镇住宅用地(居住用地):占地面积为35.08公顷,占建设用地的38.43%。结合金沟河镇的人口聚集趋势及乡镇发展需求,规划生活居住区为主,为金沟河镇产业发展、人口集聚提供便利、舒适的居住条件。

农村社区服务设施用地:占地面积为0.85公顷,占建设用地的0.94%。

行政管理用地:占地面积为4.15公顷,占建设用地的4.55%。

教育机构用地:占地面积为6.70公顷,占建设用地的7.34%。

文体科技用地:占地面积为0.27公顷,占建设用地的0.30%。

医疗保健用地:占地面积为0.74公顷,占建设用地的0.81%。

商业服务业用地:占地面积8.92公顷,占建设用地的9.77%。沿镇驻地中心十字街、北侧布置商业用地。

工业用地:占地面积2.46公顷,占建设用地的2.70%。位于镇驻地南侧,规划用地情况待定,作为金沟河镇产业发展中心,重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

公用工程用地:占地面积2.43公顷,占建设用地的2.66%。为公用工程用地和防灾设施用地。

公园绿地:新建2处公园,占地面积1.16公顷,实现5分钟步行可达公园广场。

6、综合交通规划

1)综合交通网络布局

充分发挥金沟河镇交通区位优势,构建以县道为主骨架,乡道、村道为基础,农村公路为补充的安全便捷、内畅外达、智慧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促进区域交通、城乡交通协调发展。

构建内畅外达的对外交通体系,以312国道和连霍高速为主要对外交通公路,加强镇域路网与外界的联系,增加各类产业基地、旅游景点的道路联系,提升312国道、迎宾南路(X814)等县乡道的通行能力,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

构建四通八达的镇域交通网,优化镇域道路网络骨架,完善和提升现有道路,提高内部道路通行能力和运转效率。

2)城乡公交线路与设施配置

对外交通:金沟河镇现状主要对外道路为312国道和连霍高速,路幅宽度38米,金沟河镇镇政府距沙湾市人民政府约7公里。地处沙湾市中部,东、南与乌兰乌苏镇、143团接壤,西与沙湾市城区、大泉乡相连,北与144团毗邻。

公交线路:构筑便捷通畅的镇域公交网,各村应设置公交站点,加强与慢行交通衔接换乘,连接镇驻地和沙湾市城、其他乡镇的公共线路,落实沙湾市市域公共交通发展规划。

停车场:设置客运站1座、停车场2处,客运站占地总面积0.51公顷,停车场占地总面积0.86公顷。在公共停车场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

公共交通:为了满足村民对外出行的需要和旅游散客的需求,规划在金沟河镇镇政府周边建设1个公交车首末站,在每个村庄靠近集中居民点的区域各建设城乡公交经停站共15处,共占地面积0.51公顷。

优化镇域内部道路交通体系,提高道路等级。

3)镇政府驻地道路系统

(1)路网结构规划

采用“一横三纵”的方格网形式构建镇政府驻地主干骨架道路网结构,并辅以支路、巷路,组成棋盘式格局的功能明确、配级合理的城镇道路网络。使之形成能够支撑镇政府驻地空间结构、适应用地布局特点、内外交通衔接良好、道路级配合理的道路系统,整体上利于人流、物资集散和交通组织,发挥路网效率,同时路网为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设置提供承载条件。

(2)道路等级

规划区内道路等级为三级:干路、支路、巷道。

干路:干路为村庄内部主要道路,联系村与乡其他村庄,是村域的次要出入口,规划保留现状主要通道作为干路,同时在村庄中部和北部增加干路,方便与村庄公共活动区的联系。干路以水泥硬化和石材铺装为主,以提升路面质量为主,满足消防要求,形成完整的道路网络。干路的红线宽度为15米,机动车道宽度为7米,两侧绿化带宽度为2米,人行道宽度为2米。

支路:支路联系村庄内部各功能分区,走向尊重现状田埂肌理与,形态较自由。支路以水泥硬化和石材铺装为主,局部可有天然石子路,支路的红线宽度为10米,机动车道宽度为6米,两侧结合绿化带设置2米的人行道。

巷道:巷路是地块内部的通路和入户路,应选用当地材料,保留地方特色风格巷路以步行功能为主,车行功能为辅,但应满足消防车辆行驶的要求,车行道宽度为3米。在入户道路方面可结合公共空间的铺装改造进行统一的建设。

(3)道路交叉口规划

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分向流量、交叉口周围的用地性质等确定交叉口性质和用地,确保路口交通能力与路段相协调,次干路以上交叉路口为信控路口;支路口为一般平交路口。城镇建设中应严格控制干路路口的建筑退界,以保证路口建设按规划实施,并为镇政府驻地交通机动化发展预留用地。

7、公用设施规划

1)给水

水源由水厂直供,经过输水管输送到村庄。

管网规划:镇域内主配水管网布置为环状,采用生活生产为一体的供水系统。给水管沿主次干道敷设给水管径DN100-DN200。消火栓设计间距为120米。

2)排水

排水体制:排水体制采用不完全分流制,雨水、雪水就近排入林带或绿地中村庄区内污水规划顺应地势,根据地块划分排水分区,排水方向为向东南方向排放,经过一体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最后进入排渠。污水主干管沿村庄内主要道路设置。

污水处理设施:规划设置排污设施20处,分布村庄各处,连接排水管道,满足村民排污需求。

雨水利用道路边沟就近排入渠道等水体。污水则采用支状的污水管网,规划沿道路一侧敷设排水管网。

3)电力

电源:金沟河镇供电来源110千伏金沟河变电站提供,生活用电已全覆盖,敷设方式为架空明杆。

变电站规划:规划保留现状35kV变电站,从35kV将电压调低至10kV后接入各村庄供电。

4)通信

通信设施:规划保留现状邮政所、电信所,作为全镇传输、服务中心,依据用户的增长适当扩容。

通信管线:电信传输线路全部采用光缆,光缆在乡镇之间采用架空形式,在镇政府驻地内部采用地埋形式。

镇政府驻地设1处邮政所。电信类线路宜以地埋形式敷设于道路的西侧和北侧。

5)燃气

气源:规划金沟河镇采用天然气作为主供气源,由沙湾市市政燃气管网接入。

燃气设施规划:燃气管从沙湾市天然气项目已建成的天然气门站(位于沙湾市友好北路北(联合闸西侧))使用中压管输送至镇域各村庄、镇政府驻地,再使用调压站调压后通过低压配气网输送至用户。为增强供气系统的可靠性,规划主次干道采用环状供气管网。

6)供热

供热方式:大力发展城市集中供热,扩大城市供热规模,严格限制建设各单位分散小锅炉房,增加城市集中供热规模效益,凸现环保效应,积极推广太阳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供热。大力推广节能供热技术改造,以节约能源;新建建筑在设计上应考虑利用分户控制技术、分户计量等节能技术新措施,以利于建立节约型社会。

规划镇域供热采用集中供热+电采暖相结合的供热方式。远期规划供热规划热源接沙湾市统一供热。

热媒类型;根据金沟河镇热负荷性质,确定热媒为95℃~70℃低温水,为镇政府驻地内建筑供热。

供热管网敷设及走向:根据供热负荷量及热负荷性质,确定本次热水管网为双管闭式供热方案,即一根供水管,一根回水管,沿镇政府驻地道路呈枝状敷设。

7)环卫

环卫工程处理方式:金沟河镇采用“村收集-乡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方式,村庄及镇政府驻地垃圾由物业公司统一收集、转运。

环卫工程处理设施:规划于各村设置垃圾收集点,并在镇政府驻地设置垃圾转运点,各村及镇政府驻地完善水冲式公厕的建设。

镇政府驻地公厕规划:规划结合公园广场、商业等公共空间设置公厕,规划共新增公厕4处。规划按照服务半径400米设置垃圾转运点2个。

8、综合防灾规划

1)消防规划

在镇政府驻地内设置一座二级消防站,占地6772.88㎡。

消防水源主要供水管网,加强消防水源建设的同时,完善消防报警、通讯调度等通信设施。

2)抗震防灾规划

防灾指挥中心:以镇政府为防灾指挥中心。

消防站:在镇政府驻地新建一处消防站,规划消防供水管网与镇政府驻地供水管网合用,在主要道路交叉点上的供水管网上设置消火栓。

急救中心:在镇政府驻地及中心村设置急救中心。

避灾场地:利用公园、绿地、广场、操场、学校等作为避灾场地。

疏散通道:利用镇域主要交通干线,作为救援交通通道。

镇政府驻地按地震烈度Ⅶ度设防。对于学校、医院和其他重要生命线工程建筑抗震设防标准为8度。

镇政府驻地内部设紧急避震疏散场所和固定避震疏散场所,紧急避震疏散场所包括:镇政府驻地内的小公园、小花园、小广场、专业绿地及中小学操场等。固定避震场所包括:大型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体育场等作为避震疏散场所。紧急避震疏散场所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1平方米,固定避震疏散场所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2平方米。紧急避震疏散场所服务半径宜为500米,固定避震疏散场所的服务半径宜为2-3公里。避难场所体系建设:执行《自治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技术标准》(X102-2018),规划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重点区域应达到2平方米,依托绿地、学校和体育场馆等场所,新建或改扩建高标准应急避难场所,合理安排避难场所、治安管理、应急救援等设施的位置、规模和布局。

3)其他综合防灾规划

包含防洪规划、人防设施规划、地质灾害规划、气候灾害规划等。

防洪规划:防洪标准远期达到50年一遇标准。

人防设施规划:利用公园、绿地、广场、学校等作为避灾场地,共设置7处避灾场所。

政策解读单位:自然资源局

第一责任人:自然资源局党组副书记、局长  朱建文

日常解读人:自然资源局干部  赵国军

联系电话:0993-6011042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