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6542020010/2023-03581 | 发布机构: | 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日期: | 2023-01-25 | 所属主题: | 政府工作报告 |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王荣
(2023年1月11日)
各位代表:
现在,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由我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在地委、行署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要求,大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预计202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9亿元,同比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17.46亿元,增长17.7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19亿元,增长7%;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分别增长4.5%和8%;招商引资企业投资到位资金70.26亿元。
(一)疫情防控攻坚战取得重大胜利。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认真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新十条”措施,因时因势调整优化防控策略,统筹各方资源、实行提级管理、强化兵地联动,全面实施医疗救治,织密扎牢疫情防线,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持防控与服务并重,加强保通保畅和物资供应,全力解决群众困难诉求,凝聚起强大抗疫合力,最大限度减轻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疫情期间群众基本生活物资供应充足,“菜篮子”“米袋子”量够、价稳,夺取了疫情防控攻坚战的重大胜利。
(二)经济高质量稳步发展。我们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后劲不断积蓄。现代农牧业成效显著。完成冬麦播种11.7万亩,粮食安全有效保障。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大面积普及,推广种植超宽膜技术,完成测土配方施肥215.5万亩,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现代化农牧业机械保有量持续增长,大宗农作物机械化率达100%。进一步提升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全市蔬菜产量达到1.56万吨,出栏牲畜54.76万头只、肉产量2.98万吨,牛羊肉自给率达到98%以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投入专项资金2.95亿元,实施乡村振兴项目10个,创建自治区重点示范村2个,乡村振兴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种业发展加快推进,全市共建成小麦、玉米等作物制种基地7.79万亩。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完成农产品“两品一标”认证21个、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3个,农产品品牌竞争力显著增强。工业经济实现提质增效。积极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天泰纤维、信泰纺织、银鹰工贸三家公司完成重组,纺织服装企业进一步做强。积极引进陕西榆林民祥矿业,推动矿区优势资源加快转化。蒙发新能源、三铨环保、中能商融等新能源、新材料、新兴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哈拉干德供水扩建项目、金沟河纺织园区基础设施及功能性设施项目加快建设,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实现到位资金70.26亿元。组织天泰纤维、瑞隆油脂、天宝食品等企业积极参加境内外展会,宣传推介我市出口商品,培育外贸增长点,全年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1565万美元。积极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拨付纺织服装专项补贴2095万元,落实减税降费政策5.99亿元,完成6家企业升规,全年规模以上企业预计完成总产值59.57亿元,增长5.1%,实现增加值10.37亿元,增长6.7%。现代服务业稳步壮大。深入实施旅游兴疆战略,编制完成鹿角湾景区、雷达山庄组团式星空度假村等规划。加快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东新区文化旅游休闲商业综合体项目,加快推进鹿角湾景区野奢营地、文化产业基地、滨河健步走道等项目,大盘美食城成功创建为自治区首批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旅游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开展旅游宣传推介,推动旅游业提档升级。采取活动促销、家电下乡等措施推进复商复市、消费复苏,直播带货、网络购物等消费新业态持续成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18.15亿元,增长3.5%。城乡建设协调发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已形成阶段性成果。投入2764万元对2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惠及群众7382户。投资400万元启动天津路与福州路(穿越)桥梁建设工程,完善城东区路网结构。投资5000万元完成南京路、迎宾路等10条道路附属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城市绿化工程,栽植花草35万余株。投资6082万元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83千米,新建变压器33台。开工建设水利项目5个,完成投资5242万元。车购税补助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养护、东湾镇傢什窑牧民定居点道路改造等一批交通道路项目加快实施。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向基层延伸,梳理行政审批事项,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全面推行容缺预审、清单告知、代办帮办等制度,创新审批方式,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贯彻落实国有企业三年行动方案,国资国企整合改制工作有序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二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落实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发挥医联体建设、专科联盟、远程诊疗作用,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利。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向纵深推进,完成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荣获全国先进称号,改革成效明显。
(三)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我们统筹兼顾,综合施策,“三场标志性战役”取得积极成效,天蓝地绿水清成为常态。持续开展“乌-昌-石”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同防同治工作,建立健全区域大气污染预警应急机制,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开展区域大气环境联合执法检查,强化区域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监管,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实现全覆盖。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开展巡河447次2365公里,全市河流、水库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水质优良比例达100%。
(四)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切实为民纾困解忧。全面落实“稳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大力推进乡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080万元优化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95.84%、99.05%、96.06%。发放各类助学金908.87万元,受益学生1.3万人次。实施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15个、科技特派员农村创业行动项目9个,沙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评估。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建设”,严格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实施全民参保,大幅降低职工、城乡居民在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起付线,落实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政策,累计发放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资金3180.94万元,城乡困难群众生活得到保障。
(五)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我们坚持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修订完善《沙湾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促进政府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及时公布《行政许可事项目录清单》《政府部门权责清单》,深化“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执法进一步规范。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39件、政协委员提案41件,办复率100%。健全完善12345便民服务热线接诉即办体制机制,热线接通率、当场办结率、回访满意率均达到97%以上。持之以恒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常态化开展政府系统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营造了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政治生态环境。
与此同时,审计、统计、外事、供销、气象、机关事务服务等工作扎实推进,工会、共青团、地方志等工作也取得新进展,为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科学统筹经济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地委、行署和市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是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和各人民团体,向驻市部队官兵、武警战士、消防救援队员和公安干警,向辽宁鞍山援疆干部及友邻团场干部职工,向所有参与和关心、支持沙湾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一些影响和制约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经济发展的层次水平还需提高;经济总量偏小,缺少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支撑;财政收支不平衡,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民生保障仍然存在短板弱项;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依然存在,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还需提升;营商环境与市场主体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放管服”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一些干部工作作风和依法行政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系统作风效能建设仍需加强,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坚持实干担当,善作善成,全力推进解决,不辜负各族人民的期盼和重托!
二、2023年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各位代表,2023年是我们党全面推进现代化强国建设起步之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极为关键的一年,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沙湾各项工作开创新局面意义重大。
今年,我市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治疆方略,按照自治区党委十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地委扩大会议部署和市委具体工作要求,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奋力开创新时代沙湾和谐稳定生态宜居新局面。
奋斗目标是: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15%,城镇居民收入增长6%,农村居民收入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围绕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坚持做大总量和调优结构并重、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并举,加快构建我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围绕农业质量效益“双提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强化标准引领,推进科技创新,突出品牌打造,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按照“稳粮、优棉、强畜、扩种、促果蔬、兴特色”的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资源优势,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升级,大力培育绿色粮油、优质机采棉、畜牧养殖、蔬菜林果、辣椒番茄、富硒产业等优势产业基地,全面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依托自治区“四个百万亩”制种基地建设,积极引进疆内外知名制种企业,加强与农业高等院校协作,加快作物制种基地建设,构建完善种子现代加工及仓储体系,着力提升现代农业发展科技支撑能力。实施畜牧业振兴行动,大力推进牲畜品种改良,加快建设肉牛、肉羊、奶牛、生猪生态养殖基地,引进企业建设生猪、牛羊屠宰分割冷链物流生产线,推动现代化畜牧业加快发展,全市牲畜饲养量达到70万头只、出栏48.6万头只。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创建“两品一标”认证产品3个。完善市、乡、村“三位一体”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动态农村土地经营权数据库,实现土地流转合同网签率60%以上,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率达95%,加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组织管理,扩大集体土地经营权抵押覆盖面,力争10个集体经济组织实现按股分红,促进农村生产要素加速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农村资产资本化、农村资源市场化、农民增收多元化。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着力发挥沙湾市棉花资源优势,延伸棉花产业链,依托兴泰纤维、裕鑫源纺织等棉纺重点企业,推进纺织原料、纺纱、织布、服装、家纺、针织等产业链发展,带动纺织服装面料、家纺面料和工业用纺织品发展,加快培育壮大一批“链主”企业,形成品牌、形成规模、形成优势。加快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整合开发,充分释放资源优势。着力抓好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孵化培植,充分发挥生物质能等资源优势,推进以农林废弃物为原料的生物质成型燃料项目,推动新能源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全力发展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特色农作物采收、水利水电设备等先进机械设备制造业。推动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扩量提质。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旅游领域转化应用,形成创新赋能和技术赋能叠加效应,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旅游发展模式转型升级。开展媒体营销、会节营销、线上营销等形式多样的旅游推介活动,全面开拓客源市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围绕乡村旅游发展,提升旅游业品质。大力挖掘乡村文化旅游价值,推进乡村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整合盘活特色民居资源,开展星级民宿评级挂牌,开发多种类型、不同档次的精品民宿,打造民宿产业聚集区。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加快文旅中心、文化产业基地项目建设,填补我市博物馆、规划馆空白。繁荣活跃假日经济、夜间经济,推进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服务业发展,推动医疗健康、家政服务、教育培训等服务消费提质扩容,促进餐饮消费回升。
(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牧民增收。坚持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向乡村振兴倾斜,抓住产业振兴重点,实施好乡村振兴建设行动,建设美丽乡村。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好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快推进12个中央衔接资金和一般债券项目,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提升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产业发展模式,统筹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农村产业链、价值链,培育优质棉制种加工企业1家,申报地区级龙头企业1家。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辣椒产业园、现代农业优质棉产业园和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新建园区道路20公里,完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善乡村建设项目库,持续加快示范村建设,推动产业、人居环境、交通、文化等全面升级,为示范引领县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计划申报国家级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5个。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进32个村(社区)绿化工程,完成15个村整村卫生厕所建设,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健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加强村(社区)文化活动阵地建设改造提升和功能资源整合,提高文化阵地利用率。坚持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推进基层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基层服务同社会资源互动共治,建立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治理等乡村治理模式,完善小微权力、村级事项、公共服务清单,激发农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总结乡村治理数字化、村民说事等创新经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推进老沙湾镇、乌兰乌苏镇、大泉乡杨家庄乡村治理试点建设,打造平安乡村、法治乡村。
(三)着力推进筑巢引凤行动,全面提升营商发展环境。抢抓自治区“一圈一带一群”和塔城国家级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战略机遇,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充分挖掘传统特色与多元文化融合的现代城市内涵,将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和全域旅游结合,编制城市建设控制性详规。开展城市更新行动,推进供水、排水、供热管网和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施3个老旧小区改造,新建扩建道路13.26公里,建成主次干道公交站台81个,完成沙湾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和服务标准体系,依法规范城市管理,提升城市综合执法水平。加大城区市政设施日常运行维护,完善公共停车位建设管理,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回收再利用。完善物业管理机制,打造一批优秀示范小区和品牌物业企业,全面提升物业服务水平。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实行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向乡村覆盖,加快城乡融合步伐。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发挥法治引领和规范作用,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营商环境投诉处理机制,持续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整治,放宽市场准入,优化企业开办流程,提高水、电、气用户接入效率和服务水平,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持续优化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深化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应用,实现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持续推进“跨省通办”“区内通办”“一件事一次办”,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实现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强化诚信政府建设,认真落实自治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三年行动,大力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和投资领域审批制度改革,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创新推进招商引资。聚焦“八大产业集群”开展招商引资,积极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组团式、链条式、集群式转移,精心选育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优的企业落户。坚持“抓大不放小”理念,发挥“小项目”在小微企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打造本地企业招商名片作用,强化政策、供地、组织保障等服务,吸引更多企业项目落地见效。
(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坚持强化人才支撑,厚植科技创新基础,加快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为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加快推进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沙湾分区建设。继续将试验区沙湾分区建设作为市域头号工程抓实抓好,深入细致研究《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条例》,用足、用活、用好国家、自治区给予的支持政策。高质量编制完成试验区沙湾分区产业发展规划。竭尽全力提升发展承载力,以工业园区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园区道路、供排水、污水处理、供气、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低碳试点先行区,推动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引进重点领域绿色转型企业,为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提供能耗环境,助力绿色发展。积极推动焦化、纺织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延伸产业链发展,推进以沙湾市为核心的轻纺加工出口基地,引进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加强与石河子海关的联系对接,帮助有进出口潜力的中粮天海、天目湖地毯等企业完善产品结构,拉长产业链,积极开展进出口业务,鼓励支持沃谷农业、瑞隆油脂等企业进口加工油料等农产品,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积极组织家和番茄、中安华金商贸等外向型企业外出参展扩大出口业绩,探索建设中亚商品销售街区,不断提升旅游商贸服务业发展水平。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深入落实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建立稳定的财政科技投入增长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组织开展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专项行动,积极引导企业增强科技创新意识,争取自治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科技行动”专项、科技援疆等项目。引导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专利申报,鼓励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等领域联合研发,不断增强全市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着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和示范企业。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实施人才项目,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和服务水平,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积极争取政策倾斜,拓宽教师等技术人才招聘渠道,增加招聘岗位,落实公费师范生安置人才引进措施,引才入沙,增强人才服务发展的能力。扎实开展鞍山各类人才“组团式”援疆,通过结对帮带,培养各领域“带不走”的骨干技术人才队伍。优化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机制,完善各级领导干部联系知识分子制度,让更多“第一资源”注入全市高质量发展。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改善生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提高水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乌—昌—石”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实现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全覆盖。积极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大力实施农田防护林、退耕还林工程,保护好国家重点公益林,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实施林草业重点生态工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严禁“两高”项目落地,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着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做好碳中和、碳达峰,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产业和绿色建筑,积极倡导简约舒适、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六)加快兵地、油地融合发展,推动援疆工作再上新台阶。加强兵地协调联动。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思想,加强兵地产业布局、生产要素、重大项目、公共卫生等方面协商合作,推进兵地间常态化互动,深化结对共建,健全综合治理联动机制,实现精准化、可视化、扁平化调度指挥。加快推进兵地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将沙湾小城镇建设与周边团场建设有机结合,与第八师石河子市建立共同生活都市圈,推进形成以人为核心的兵地融合型城镇化。拓展军地融合共建。巩固和扩大“全国双拥模范县”成果,全面开展双拥共建活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军政军民关系。推进油地深度合作。完善油地联席会议、定期会商等工作机制,统筹利用油地创新资源、产业资源、企业资源,开展项目合作、技术合作、人才合作,进一步挖掘合作潜能,拓展合作领域,推动油地深度融合发展。深化鞍山对口支援合作。深入贯彻落实第八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聚焦教育医疗、产业发展、农业农村、文化旅游、干部人才等重点领域,深入推进民生援疆、智力援疆、产业援疆、就业援疆、文化援疆,持续深化“组团式”援疆,坚持援疆资金向民生倾斜、向基层倾斜,持续增进各族群众福祉,不断提升对口援疆综合效益。
(七)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情用心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各族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推进健康沙湾建设。不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优化预约诊疗服务流程,广泛开展专家巡诊、送医下乡、远程医疗等惠民举措,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便捷高效的服务模式,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积极申报自治区中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建成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扎实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扩大城乡居民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城镇职工大病保险覆盖面,持续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参保率始终在95%以上。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入落实教育优先的发展战略,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进一步加快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完成第五幼儿园、五小和博尔通古乡中心校综合楼等8个土建工程以及29所学校设施改造。巩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成果,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加快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提升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把稳就业、促就业放在突出位置,突出重点群体,全面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开展各种形式的招聘会,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城乡富余劳动力、登记失业人员等就业创业,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实现新增创业500户,创业带动就业1400人以上,保持城镇零就业家庭24小时动态清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农村老人关爱服务工作机制,落实五保供养政策,切实抓好中心敬老院规范化管理和服务工作,持续加大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能力水平。全面实施社保扩面提质工程,确保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均保持在95%以上。全面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入落实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政策,加强医保信息化建设,实现跨省就医直接结算,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依法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切实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八)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坚定维护国家安全。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全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完善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讲好民族团结故事,画好民族团结最大同心圆,营造更有利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认真落实自治区、地区规划方案,全方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元素和标志性符号进公共文化机构、进基层文化阵地、进旅游景区,组织创作生产一批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具有大众亲和力的文化作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水平。不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万家”活动,实施好“东风工程”“万村千乡文化产品惠民行动”工程、“一村一月一场电影”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活动,持续开展各类群众性主题文化活动,重点培育“大盘美食文化旅游节”“鹿角湾草原风情文化节”等十大文化体育品牌活动和“安集海镇辣椒节”“三道河子镇邻里文化节”等12个乡镇文化节庆品牌,形成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竞赛、常年不断线的文体活动氛围。打通文化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断丰富和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九)加强党的领导,推进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依法执政,全面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旗帜鲜明地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涉及重大问题、重要决策、重要情况及时向党委请示报告,确保上级党委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不折不扣的落地见效。坚持依法行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不断提升政府工作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健全行政决策制度体系,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切实将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促进行政权力规范运行,切实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公信力。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加强审计监督、统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广泛听取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宣传,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动形成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提升行政效能。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畅通群众反映问题诉求渠道,多行为民之举,多做利民之事。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成为相关领域的行家里手,大力提倡“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精神,强化“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增强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不断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抓落实能力,以新气象、新作为担负起推动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新使命。打造廉洁政府。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始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整治文山会海,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强化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持续压减“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性教育、德政教育、警示教育、家风教育,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第一种形态”,及时提醒警示,教育引导各级干部严守纪律规矩,守好廉洁从政、干净干事的底线,永葆共产党员的底色本色。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自治区十届七次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抓住自治区、地区各项惠民政策机遇,切实为各族群众办好以下实事:
1.实施乡村振兴农村基础设施综合提升项目;
2.实施西戈壁镇、东湾镇农村供水保障工程;
3.实施 2023 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4.建成第五幼儿园并投入使用;
5.规范医共体一体化运行,提升市乡村医疗服务能力;
6.新建6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7.建设完成2个示范性托育服务中心;
8.完成3个老旧小区改造;
9.实施智慧水务计量设施改造项目;
10.解决不动产登记办证历史遗留问题。
各位代表、同志们,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本色不变得始终的初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信心,只争朝夕、克难求进,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贡献沙湾智慧和沙湾力量!
(此文有删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