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述法报告(商户地乡党委书记 刘 龙)
根据工作要求,现述法如下:
一、履职情况
(一)全面压实法治主体责任,持续提升法治素养。
始终从高从严要求,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一是主动担当履职。履行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党委工作全过程,把法治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与我乡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确保法治建设有力有序推进。二是抓实法治学习。通过党委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乡村两级干部大会等形式集中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30余次,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各类学习研讨、知识讲座4次。全体机关干部参加“逢九必讲”法治宣讲活动12次,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三是全面整改上年度法治督查与述法存在问题。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集体研究讨论,制定整改方案,逐步推进,全面整改,截至目前整改共性问题12条(地、市),市级个性问题6条;上年度述法问题三条,目前全部整改完成,并持续保持。
(二)深入推进行政决策建设,保障各项工作依法依规。
坚决贯彻落实领导法治思想,围绕重点环节全力抓好法治建设。一是法治建设统筹推进。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法治工作,制定年度法治建设规划,明确目标责任与责任分工。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开展多元化法治宣传活动,提升群众法治意识。二是依法决策机制完善。严格执行重大决策程序规定,对涉及民生、经济发展等重大事项,进行合法性审查和风险评估。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为决策提供法律支持,确保决策合法合规。三是加强执法监督。加强乡域执法队伍的建设与监管,规范执法行为。商户地乡综合行政执法中心已经设立,现有行政执法人员7人,其中6人取得行政执法资格证。目前,乡域行政执法人员共参加培训6场次(县市级5次,地区级1次)。
二、亮点工作
(一)强化落实基层社会治理,深入推行法律顾问制度落实。
依托“党建+法治”融合发展模式,共同签署党建共建协议,建立党建共建关系,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和人大代表“纽带”作用。双方必须严格落实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重要举措,持续推进基层法制化工作,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大法治指导力度,提高普法宣传覆盖面,探索拓宽高效便捷的群众监督渠道,建立健全直接监督反馈机制,依法解决矛盾纠纷,加大基层法治力度,以强有力的法治政府建设带动乡域法治格局建设,不断用良法善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二)创新法治宣传形式,增强干部遵纪守法意识。
结合党廉、党纪教育工作,开展模拟庭审活动,案例以沙湾市法院办理的案件为蓝本改编,由机关干部和村干部共同扮演剧本角色,再现案例审判场景。通过这种生动直观的方式,让大家深刻认识到职务违法犯罪的严重危害,切实增强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意识,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三)强化联动机制方式,增强法治宣传深入人心。
充分与法院、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市级部门形成联动机制,积极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送法下乡”法治宣传活动,持续深入开展民法普及工作,开展各类讲座4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600余份,普法受众达1200余人。并结合实际情况,不定期开展关于新型电信诈骗防范工作,保障群众财产利益安全。
三、问题短板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存在问题
一是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不够全面系统,法治建设工作责任制落实还不够彻底。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存在凭经验办事、法治思维不够严谨的情况,对新出台法律法规学习不够及时深入,运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是法治宣传精准度不够,群众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意思还不足。虽然各种普法活动声势浩大,但预期效果不够明显,在普法形式的创新以及群众的接收程度上,力度还不够。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用国际的信访方式的情况还时有发生,不善于善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是行政执法工作人员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乡镇行政执法人员非“科班”出身,法律知识严重匮乏,且平时接触执法类业务知识培训较少,缺少一线行政执法工作经验,对相关法律法规运用能力水平不高,执法装备配备也不够完善,影响执法质量和公信力。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压实乡村两级“一把手”抓法治建设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全乡法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担起领导责任,将法治建设与“五办五中心”、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和行政村队相结合,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步考核。
二是强化法治学习宣传。组织全乡干部学习法治稳健和要求领会精神实质,指导实际工作。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内容纳入干部学习范围,提升机关干部学法用法的能力,提高服务能力水平。运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作用,大力宣传高质量的典型案例。营造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三是依法强化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妥善处理。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提高调节能力和水平。引导群众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建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畅通信访渠道,及时处理群众诉求。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