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logo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专题专栏>法治建设>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2024年度述法报告(沙湾市审计局党组副书记、局长 任志愿)

来源:审计局 发布时间:2025-02-25 17:57:14 浏览次数: 【字体:

根据工作要求,现述法如下:

一、履职情况

(一)带头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情况。

本人利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每周干部例会,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结合上级审计机关统一安排,在制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前,广泛征求部门单位意见,重点听取纪委监委、巡察,组织人事等审计委员会委员单位建议,聚焦高质量发展,紧盯财政资金提质增效,重点关注财政预算执行;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紧盯公权力运行,重点关注落实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聚焦增进民生福祉,紧盯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关注政府投资专项资金等项目;聚焦推进自我革命、开展审计整改督导检查。3月召开了一届市委审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研究通过了2024年度审计项目计划3类20项。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充分发挥关键少数作用。本人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主动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增强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依法行政,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一是坚持周一例会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在自己分管的6个审计项目进点会上宣传习近平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论述。二是按时参加新疆干部法律大讲堂,全年参加6次以上,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法律理论水平。三是参加法宣在现学习并按时参加考试,12月年度考试成绩合格。

(三)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情况。

坚持经济监督职责定位,聚焦财政资金提质增效,推进落实财政数据筛查全覆盖;聚焦权力规范运行,按照绩效考核单位类别,每类单位每年至少审计一个单位,以点带面落实全覆盖要求。聚焦政府投资项目,按照中央预算资金、专项债券资金、一般债券资金、援疆资金、衔接资金等资金类别,做到一个年度内具备审计条件的使用该类资金的项目审计全覆盖。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将依法审计贯彻于审计全过程。牢固树立法治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严格按照权限、规则、程序开展工作,始终做到依法文明审计。

(四)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情况。

加大审计执法权责清单公开,每月公开审计相关信息,7月公开2023年度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结果。全面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和复核制度。加大执行审计业务规范流程,落实《审计署关于印发修订后主要审计文书种类和审计文书及文本参考格式的通知》和《审计署审计项目全流程审计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及塔城地区《关于印发〈审计项目工作流程(试行)〉及〈审计整改工作流程(试行)〉的通知》,严格审计质量分级管控责任制,确保每个审计环节都按照规定执行。并修改完善了《沙湾市审计局审计项目质量和效率控制办法》。今年7月、12月,组织开展2次审计项目业务质量评比活动,评比结果与审计组人员绩效考核挂钩,作为个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8月,接受了自治区审计厅审计业务质量检查,并得到了好评。

(五)2023年度述法问题整改情况。

自查4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

二、亮点工作

审计思路和方式有了很大创新。自2018年5月审计体制改革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审计委员会主任,连续多年对审计工作提出要求,增强审计局政治机关和综合部门属性,做到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立足经济监督定位。牢固树立不发现问题是失职,发现问题不报是渎职的理念,研究型审计初步形成,审计查出问题的数量逐渐增多,做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率达到90%以上,审计的查病、治病、防未病的作用明显。

三、问题短板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问题短板

一是法治思维的能力不强。工作中学习法律知识多,但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具体问题时,不能很好运用历史观点、发展观点、人民观点。

二是宣传法律的手段单一。习惯于从书本学、网路学习,宣传以读原文为主,自主学习少,对于一些警示案例,研究案件没有从法律层面上给予剖析。

三是对党内法规的学习不深入。学习党内法规主动性不高,对于党内法规学习少,不系统、不全面。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每月参加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周一干部例会,重点学习党内法规,从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深刻理解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深刻内涵,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要加强国家经济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要系统学习202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财政工作会议、各级审计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谋划2025年审计项目计划,加大对财政资金安全、防范化解政府性风险、民生资金保障、促进规范权力运行等方面的审计监督。

三要坚持依法审计。坚持每月学习财经法规,落实《审计署审计项目全流程审计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在每次召开审理会时,重点对审计报告审计发现问题的定性、处罚依据审核,认真对待被审计单位的不同意见,确保审计结论让人心服口服,防止出现行政复议风险。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